這架無人機名為“機器蜂”,由太陽能驅動。它陶瓷制成的“人造肌肉”通電后可自動伸縮,帶動4片薄如蟬翼的翅膀飛行,每秒鐘扇動120次。據(jù)英國《自然》周刊26日刊載的研究報告,這架無人機自重90毫克,攜帶60毫克太陽能電池組和91毫克信號發(fā)生器,首次不借助外力試飛成功,飛行時間1秒。
市場上現(xiàn)有電池,即使最小的也比“機器蜂”重。參與研究的哈佛大學韋斯仿生工程研究所羅伯特·伍德說:“我們不得不研究對策,解決飛行器效率難題,開發(fā)超輕電源電路并融入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多次改造之后,研究人員為“機器蜂”添加第二對翅膀,提高了飛行效率。研究人員諾亞·賈弗里說:“讓它產生更大升力,同時又不會消耗更多動力。”
試飛成功的“機器蜂”翼展3.5厘米。它的太陽能電池單個重10毫克,在太陽光照最強時每毫克電池可發(fā)電0.76毫瓦特。即便高效,“機器蜂”仍需3個太陽的光照強度所產電能才能飛行,所以無法在戶外飛行。在實驗室內,研究人員用鹵素燈模擬足夠強度的光照,使“機器蜂”試飛成功。據(jù)新華社電世界上最小的飛行器是一架無人機,自重不足1克,在美國一家實驗室試飛成功。
這架無人機名為“機器蜂”,由太陽能驅動。它陶瓷制成的“人造肌肉”通電后可自動伸縮,帶動4片薄如蟬翼的翅膀飛行,每秒鐘扇動120次。據(jù)英國《自然》周刊26日刊載的研究報告,這架無人機自重90毫克,攜帶60毫克太陽能電池組和91毫克信號發(fā)生器,首次不借助外力試飛成功,飛行時間1秒。
市場上現(xiàn)有電池,即使最小的也比“機器蜂”重。參與研究的哈佛大學韋斯仿生工程研究所羅伯特·伍德說:“我們不得不研究對策,解決飛行器效率難題,開發(fā)超輕電源電路并融入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多次改造之后,研究人員為“機器蜂”添加第二對翅膀,提高了飛行效率。研究人員諾亞·賈弗里說:“讓它產生更大升力,同時又不會消耗更多動力。”
試飛成功的“機器蜂”翼展3.5厘米。它的太陽能電池單個重10毫克,在太陽光照最強時每毫克電池可發(fā)電0.76毫瓦特。即便高效,“機器蜂”仍需3個太陽的光照強度所產電能才能飛行,所以無法在戶外飛行。在實驗室內,研究人員用鹵素燈模擬足夠強度的光照,使“機器蜂”試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