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最近單晶系擴產的消息與單晶產品價格下跌的消息一樣令行業(yè)摸不清套路,但在中國光伏市場有望創(chuàng)下年裝機量超50GW的記錄之后,產能擴張之路并沒有停止,反之,單晶的產能擴張正在加速落地。
產能過剩風潮再起?這次是單晶!
擴產隊伍中,有堅定單晶路線的隆基、中環(huán),這兩家單晶龍頭在單晶硅片端的擴產腳步一直未停。根據隆基綠能的規(guī)劃,2017年單晶硅片產能達到15GW、2018年達到25GW,2017年單晶組件產能達到6.5GW、2018年達到12GW;而中環(huán)位于內蒙古的四期項目將于2018年底全部投產,屆時單晶硅片產能將超過23GW。
此外,還包括晶科新疆、晶澳內蒙古、阿特斯內蒙古以及保利協鑫寧夏等多個單晶項目將于2018年落地,這幾家龍頭企業(yè)的單晶硅片總產能預計將超過10GW。盡管這只是上述老牌光伏企業(yè)選擇“兩條腿走路”的保守策略,但這并不能阻擋單晶市場的增長,未來單晶的競爭也將異常激烈。
根據PVinfolink統計,單晶硅片產能在2016年底僅25GW,而隨著2017年下半單晶硅片龍頭廠隆基、中環(huán)大舉擴充產能,年底單晶硅片產能已達45.2GW,2018年單晶硅片將不會再是光伏供應鏈內的瓶頸環(huán)節(jié)??梢灶A見的是,2017年單晶硅片“一片難求”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

圖一單、多晶硅片產能比較(單位:GW,來源PVinfolink)
從單晶電池看,決心打造全球最大光伏電池產能的通威太陽能日前宣布了其投資計劃,擬投資120億元加碼高效單晶電池。值得注意的是,電池片產能的擴產大部分集中于單晶PERC領域。
盡管先進技術領域百花齊放,各種高效技術迭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PERC幾乎將成為2018年新投產電池片產線的標配。當前技術類型下,顯然單晶PERC的組合更具備吸引力。目前,除了主流組件企業(yè)上馬單晶PERC電池之外,包括廣東愛康、通威太陽能等專業(yè)的電池片廠商也在加大投入。
隆基綠能表示,公司計劃在2018年6月底,將所有的電池產線改造為PERC電池,到2018年下半年將擁有3.5-4GW的自主PERC電池產能,再通過外部戰(zhàn)略合作的方式,預計將擁有8GW單晶PERC電池供應能力。
從中國光伏行業(yè)目前擁有的全部產能來看,如果2018年國內裝機需求走弱,即便在上述新增產能未落地之前,整個行業(yè)的產能依然是過剩狀態(tài)。隨著行業(yè)發(fā)展,快速降低產品價格才是最終需求。
2018年:高效擠壓常規(guī),PERC成為決勝關鍵
日前國家電投3.4GW的組件招標結果公示,僅有雙面雙玻組件價格超過3元/瓦。作為2018年組件價格的風向標,從此次報價上可以看出,PERC組件最低價也來到2.6元/瓦,與常規(guī)產品的價差正逐漸縮小。

圖二國家電投2017年集采組件中標價格分析
根據PVinfolink統計數據,隨著單晶產能釋放,市場上已出現180μm單晶硅片每片5.2-5.4元的低價,國內單晶PERC電池片跌至每瓦1.75-1.85元人民幣,PERC組件價格在歐、美以外的國家持續(xù)下探,295-300W組件報價0.36-0.38美金/瓦已很常見,這與當前270W常規(guī)組件報價仍支撐在每瓦0.35-0.37元美金相比,性價比極高。
隨著單晶擴產產能(大部分為PERC技術)在2018年落地投產,單晶PERC產品仍有降價空間,主流廠家的功率也將攀上310W,從而將從性價比上對常規(guī)產品造成沖擊,進而擠壓這部分市場。
隨著領跑者計劃的推行,我國光伏行業(yè)技術迭代明顯加速,PV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認為,作為目前利潤最好的產品,PERC的產出將在今明兩年持續(xù)提升,2018年PERC將成為單晶產線的標配。
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個別不具備產業(yè)鏈優(yōu)勢、技術優(yōu)勢不強的企業(yè)將面臨出局的風險,同時高效率且具備性價比優(yōu)勢的產品將蠶食常規(guī)產品的市場份額。隨著各企業(yè)PERC產能的落地,以單晶PERC為代表的新一代電池技術將成為當前主流。而由于組件端競爭的加劇,或將帶來整個產業(yè)鏈的價格下降。
可以預見的是,新一輪產能過剩即將出現,但高效產能正逐漸在與市場匹配,既不會出現高效產品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也不會出現高效產品供應過剩的情況——即使有“過剩”的高效產能,最終也將會蠶食常規(guī)產品的市場份額。2018年的光伏行業(yè)將給高效產品提供發(fā)力的空間,而如何平衡價格與效率的天平,也將給行業(yè)帶來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