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紅太陽非法集資案作出終審裁定,維持一審判決,認定紅太陽董事長周紅陽、張春金夫婦犯集資詐騙罪。
經法院查明,周紅陽、張春金自紅太陽2005年10月成立至2014年5月期間,在公司嚴重虧損、巨額負債的情況下,向社會公開宣傳公司是擬上市企業(yè),并以月利率1.5%至7%為誘餌,非法集資和詐騙1351人或單位,累計非法集資金額高達28.26億元,實際集資詐騙逾5.3億元。
7月11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紅太陽公司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該公司已關停4年之久,員工不知去向。其位于湖南婁底的新舊兩個廠區(qū)荒草叢生、殘破不堪,這與生產車間“立志成為全球電池新材料品質第一的供應商”的紅色醒目標語形成鮮明對比。
婁底市金融打非辦一位譚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該案刑事部分已經執(zhí)行到位,但民事部分比較復雜,目前市政府按照法律程序正在執(zhí)行中。”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紅太陽現(xiàn)有資產較少,其賠付比例會比較低(低于10%)。
高息誘惑
紅太陽前身系成立于2005年10月的婁底紅太陽電源新材料有限公司,2011年9月13日變更為股份制企業(yè)。公司變更后,周紅陽為紅太陽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春金任董事。該公司主要從事電源材料的生產銷售及礦產產品加工、銷售等業(yè)務。
2009年3月,周紅陽、張春金及公司高管開始策劃紅太陽上市事宜。但因紅太陽實際生產經營一直虧損,根本不具備上市條件。周紅陽、張春金決定采用在采購、銷售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大量無實物交易的虛假手段來提高公司生產總值和利潤,以達到上市的目的。
據(jù)紅太陽財務總監(jiān)李花平供述,周紅陽等人先將公司達到上市要求的交易大數(shù)據(jù)定好,然后由采購部和銷售部根據(jù)定好的大數(shù)據(jù),在真實的交易中加入虛假的交易,財務部再根據(jù)采購部和銷售部上報的真實和虛假的單據(jù)統(tǒng)一做賬,以達到從賬目上體現(xiàn)公司利潤的增長。
通過上述方式,紅太陽于2009年~2012年被列入湖南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yè)名單。
2010年12月,周紅陽出資成立婁底市宏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宏弛公司”),作為紅太陽公司無實質性交易的供貨商客戶。
因進行無實物交易需要大量的資金運作,周紅陽、張春金決定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集資款先由集資參與人轉入周紅陽、張春金指定的個人銀行賬戶。銀行賬戶的U盾、密碼均由張春金掌控。
張春金除支付集資款利息及歸還部分本金后,再根據(jù)銷售副總經理肖震等人提供的名單,將余下的集資款轉給宏馳公司、湖南恒瑞工貿有限公司、湖南騰天高科材料有限公司等紅太陽公司的供應商,或通過銀行轉賬至中間人后再轉賬至上述供應商,供應商扣除約1.5%~7.5%的傭金或稅點后轉賬至紅太陽的銷售客戶,或轉賬至中間人與集資款專用銀行賬戶后,再轉賬至紅太陽的銷售客戶,銷售客戶加上約1.5%的傭金或稅點后轉賬至紅太陽公司。
為獲得更多的資金,2011年7月,周紅陽夫婦又出資成立了湖南紅太陽高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后變更登記為湖南鑫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陽公司”)。2013年3月,證監(jiān)會暫停紅太陽IPO工作,但周紅陽夫婦為繼續(xù)募集資金用于紅太陽的無實質性交易的購銷業(yè)務,又于同月21日出資成立了湖南成長無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長無限公司”),并聘請人員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集資。
法院查明,周紅陽、張春金為騙取社會公眾信任,隱瞞紅太陽公司經營長期虧損、負有巨額債務,以及其個人與紅太陽公司并無能力償還巨額集資款的真相,以紅太陽公司生產經營為由,以1.5%至7%不等的月利率為誘餌,通過帶領集資參與人參觀紅太陽公司及口口相傳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傳播其非法集資信息。由周紅陽、張春金本人或通過中介人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大量非法集資。非法集資和詐騙1351人或單位,累計非法集資金額高達28.26億余元,實際集資詐騙逾5.3億元。
上述非法集資款項中,紅太陽用于正常生產經營的僅為3.66億余元,其余集資款均被用于無實質性交易購銷業(yè)務或償付集資款本息等非正常的生產經營事項。
相關評估報告顯示,紅太陽及其下屬公司,以及周紅陽與張春金的資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市場價值約為3.42億元,負債的公允價值約為12.03億元。這意味著,紅太陽公司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況,同時說明一部分債權人的投資款或將血本無歸。
“明星公司”噱頭
對于地處湘中的資源型城市婁底而言,沒有一家本土上市公司一直是塊心病,而紅太陽的“飛速成長”似乎讓婁底市看到了希望。
有跡可循的是。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2009年9月8日,婁底市政府在婁底賓館召開第23次市長辦公會議,專題研討關于婁底紅太陽電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上市前期相關問題。以實現(xiàn)婁底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另外,2014年紅太陽位于萬寶新區(qū)的新廠區(qū)投產時,時任婁底市市委書記,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等出席了當天上午舉行的投產儀式。
7月11日,記者在上述紅太陽的新廠區(qū)看到,廠區(qū)內荒草叢生,辦公樓、宿舍樓已成了爛尾樓。三個生產車間并列排開。其中一個生產車間專門用作展示,該車間大門口的紅色標語顯示,“立志成為全球電池新材料品質第一的供應商”。車間內還鋪著紅色地毯,透過兩側的玻璃墻可以看到兩邊陳列的一些生產設備、原材料等物品。而紅毯兩側的玻璃墻上懸掛著從2006年~2013年期間公司的大事記及各年份“領導關懷”的圖片。
當?shù)厝耸肯蛴浾弑硎荆恍┩顿Y者之所以受騙,一方面是由于紅太陽的高息引誘,另一方面是借助擬上市公司的噱頭;同時,政府的“關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該案件的裁定書中,一些受害者的證言證實了此觀點。其中,謝某證言陳述,2012年年底的時候,周紅陽向她借錢,并稱紅太陽公司產品的前景很好,領導很重視。于是,她于2012年12月20日借了200萬元給周紅陽,后又陸續(xù)打了一千多萬元給周紅陽,借款是按7%月利率計息。
張春金供述稱,對融資對象宣傳紅太陽是婁底的明星企業(yè),馬上要上市了,將錢放到紅太陽公司是十分安全的,并且還帶一些融資對象參觀紅太陽公司的廠區(qū),以取得融資對象的信任。
記者在當?shù)夭稍L期間遇到了曾承包建設紅太陽新廠區(qū)主體工程的李某,他表示,如今紅太陽仍欠他一千多萬元的工程款。據(jù)他介紹,現(xiàn)在有很多投資者還沒有收回本金。他從沒想到該公司會走到這個地步,當時婁底市很多人看好紅太陽的新能源項目。
上述人士表示,周紅陽夫婦自2006年即開始向社會募集資金,至2014年4月份出現(xiàn)資金危機爆發(fā)。歷時8余年,且紅太陽(包括成長無限、鑫陽投資)不具有任何吸收公眾存款資質。
另據(jù)宏馳貿易和鑫陽投資會計王某陳述,宏馳貿易公司是由張春金實際控制的公司,是紅太陽公司的原料供應商。宏馳貿易公司沒有倉庫,王某從來沒有看見及驗收過真實的貨物交易,其根據(jù)張春金、肖某等人給的購銷合同等原始憑證做賬。
對于該案件的后續(xù)影響及監(jiān)管問題,記者聯(lián)系婁底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采訪,但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
沖突待解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事前監(jiān)管方面,地方金融辦和銀監(jiān)分局有責任和義務去排查一些企業(yè)非法集資問題。排查有一定的困難。平時群眾沒有主動報案的,一旦有舉報,說明非法集資已經爆發(fā),這個時候再去打擊,已經來不及了,存在滯后性問題。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不斷升級的打擊態(tài)勢并不能解決非法集資類犯罪持續(xù)高發(fā)的態(tài)勢,揭露出現(xiàn)有行政制度的漏洞,亟須堵上。一是加快投融資方面的改革,為群眾、企業(yè)理財融資提供多樣的渠道。二是從市場準入開始就加強對企業(yè)經營行為的監(jiān)控,爭取在非法集資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及時處置。
在紅太陽非法集資一案中,涉及到投資受害人共有18個中介人及上千個投資自然人或單位,都是受到了紅太陽的欺騙,有些投資者甚至沒有搞清楚投資風險,就直接向中介人轉賬投資。從側面也說明了,我國金融投資方面廣大民眾嚴重缺乏投資風險方面的專業(yè)能力和警惕意識。
鄧建鵬表示,任何一個機構和個人面向公眾集資,都必須要有金融監(jiān)管機構授權的資格或者牌照。所以投資首先要看集資方有沒有這種資質。由于很多人沒有風險識別能力,才導致上當受騙。這種狀況在中國非常普遍。
婁底市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非法集資在全國都普遍存在。有些老百姓在高息的誘惑下抱著“暴富夢”希望從中獲利。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非法集資的伎倆逐漸被百姓熟知和警惕后,非法集資者則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外衣,以理財、眾籌、私募、期權等“資本運作”為名,打著金融創(chuàng)新、網(wǎng)絡借貸、“虛擬貨幣”“金融互動”“愛心慈善”等幌子的非法集資活動持續(xù)高發(fā),并且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金融支付手段的快速融合發(fā)展,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從事所謂的“P2P”網(wǎng)絡借貸業(yè)務,更成為非法集資活動的慣用伎倆。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非法集資并非單純依靠刑法就能解決,問題的背后隱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一是金融管控思維下國有金融企業(yè)對融資渠道的壟斷和中小企業(yè)急迫的融資需求之間的沖突,二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建立,多樣化的理財渠道匱乏與民間富余資本天然的逐利性之間的矛盾。社會性問題的解決需要有全局的觀念和思維,非法集資的治理也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涉及金融制度、法律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
據(jù)上述譚姓工作人員介紹,截至今年6月份,婁底市非法集資企業(yè)共有178家,這相較于2013年高峰期的280多家,雖有所下降,但任務艱巨。